中华环保联合会 All-China Environment Federation 邮箱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我们

一种新型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移动监测车

信息来源:

单位简介

江苏中美环境监测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3月30日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法定代表人张维民,共有7位中国公民股东。公司拥有创新的大气‘阶梯式垂直径向监测技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溯源和预警软件,两个规格的立体大气红外扫描监测溯源预警移动监测车,多项用于空气监测方面的理论及实用新型专利。定位做中国化工园区智慧环境与安全监测预警第一服务商。


案例概述

1. 2018年~2023年,对苏州吴江经济开发区每年进行走航监测,摸清了开发区主要污染源和企业排放的特征因子,确定了不同区域、一年中不同季节影响空气质量的空气污染本底数;
2. 2023年6月15~30日,运用立体走航监测手段和端午节企业停产期间,对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影响彩虹桥国控点臭氧和NOx因子超标情况进行了多角度、多空域走航溯源监测,找到了影响该站点空气质量形成的主要污染源;
3. 2023年9月1日,运用两部红外立体走航监测车对苏州明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铸造工艺1车间、2车间以及喷漆车间主要生产工段车间内外同时进行企业汽车部件铸造过程中废气排放的特征因子进行核查监测,为企业制定科学准确的废气排放治理方案提供监测依据,在中国铸造行业中走出了一条铸造工艺的监测新路线。

技术原理

车载FTIR傅里叶红外监测设备可以调整不同角度,向监测车两侧外发射红外线,扫描不同高度、不同距离、不同空域的污染云团,结合车载污染源测量装置对污染源进行定位、定性、定量分析。

适用范围

工业园区和企业特征因子排查,部省市政府交办的投诉核查和环保督察业务,工业园区管廊、生产装置安全生产废气泄露排查,城市空气站点的VOCs、颗粒物、臭氧、NOx的溯源监测,安全事故第一现场监测,土壤挥发性污染物的监测。

工艺流程及说明

1. 方案设计;
2. 现场扫描;
3. 驻点核查;
4. 数据分析;
5. 小组会商;
6. 三级评审;
7. 编制走航报告。

主要技术参数

1. 车载傅里叶监测设备光路长度可达500米,一次可检测360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2. 车载测量系统可以对监测目标的距离和高度进行GPS定位监测;
3. 车载气象仪可以实时反映走航状态时气象参数,为溯源软件提供数据;
4. 车载监控摄像系统可以对排放污染源进行500-1000米红外摄像拍照,为环境执法提供依据;
5. 配有一套车载氮气管网清洗系统,每次走航结束后可对车内残留污染因子进行及时喷气清洗,清除车内残留的污染因子对下次走航的干扰,保证走航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6. 分析速率为360 谱/秒,利用4G、5G网络实时传输监测数据。


经济指标

1. 实时走航面积大,一辆红外监测车的监测距离可达到左右500m,监测面积可达1km2;
2. 对企业生产工艺装置和排放装置进行逐层扫描,LDAR泄露检测能力强,可节省大量人力财力,是常规LDAR泄露检测时间和费用的十分之一,节省大量的企业费用;
3. 车载定位测量系统可以实时对污染源锁定目标,进行定位测量,节省了大量监测人力和费用,避免了常规走航的无效监测。

工程示范及应用情况

1. 2018年~2023年,完成了全国77家化工园区和工业区,286家企业走航监测。
2. 完成了46个城市国控点、省控点和市站空气质量超标溯源走航监测。
3. 结合立体的固定站点红外扫描监测,完成了淮北煤化工基地、大丰化工园区、吴江化工集中区等单位的废气排放特征因子排查。
4. 联合江苏省环科院,完成了南京燕子矶区域、常州城区土壤废气排放走航扫描监测。
5. 完成了新沂奥克吉兴、苏州明志科技企业主要生产工段、进气排气口污染因子定性定量工作。

推广前景

立体的大气红外走航监测车解决了常规走航车只能抽取车顶上的空气质量,对污染源不能实时溯源定位的难题。在工业园区和企业特征因子排查、部省市政府交办的投诉核查和环保督察业务,汽车尾气排放、工业园区管廊、生产装置安全生产,废气泄露排查,城市空气站点的VOCs、颗粒物、臭氧、NOx的溯源监测,安全事故第一现场监测,土壤挥发性污染物的监测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推广前景,广泛适用于石油采集、输送、炼化行业,化工园区、城市环境监测和督察等行业。

获奖情况

1.中国专利:大气监测车、监测车用升降旋转装置、一种车载氮气管网冲洗系统;
2.软件著作权:对二甲苯监测预警软件;
3. 2020年一种新型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移动监测车获得江苏省科技查新报告;
4. 2023年获得中国中央电视台信用中国栏目合作伙伴荣誉。
关于我们 - 新闻资讯 - 活动会展 - 智库1+N - 政策环境 - 征集目录 - 会员中心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指导单位:中华环保联合会  |  版权单位:“一带一路”生态产业合作工作委员会  |  技术支持:北京世环生态科技发展研究院
©2022 bri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14788号-2